2020.06.29 / 公司簡介
關於財務目標
我們在財務上的目的主要以「毛利最大化」為基準來從事營運活動。
毛利最大化
我們從來不將上市上櫃當作是經營目標,也不會追求公司規模的擴大(我們反倒認為規模小一點,但是毛利盡可能提升才是比較好的)。
若是從損益表的上方開始讀起,把「營業額最大化」當作目標的話,就會容易輕視了定價與利潤;若是從損益表的下方開始讀起,把「利潤最大化」視為目標的話,則容易把念頭動到削減固定費。我們是靠人才賺取毛利的業界,因此不太會有變動費,「從一定的固定費中去賺取多少毛利」才是我們最主要的指標。而雇用也是計畫性地採取,先去計算出這一期所需要的固定費,進而推算「固定費+目標利潤=最低毛利」,便得以從毛利率去回推出所需要達成的營業額。因此將「毛利最大化」做為目標的話,那目標計畫也能簡單地制定出來了,也有這樣的好處。
目標(計畫)就是「希望到手的結果」,對於業界猶如經常身處在暴風雨的海面上的我們來說,需要的是能夠「正確的掌舵」與「對狀況的判斷」。實現計畫的路上通常會有障礙跟困難相伴,但若是能按照計畫來行動,就算事情無法按照計畫進行,只要把毛利當作基準,它自然就會教會我們「現在該做的事情是什麼」。對公司來說,當計畫與實際數字出現落差,就是警報。
藉由數據透明化掌握當下營運狀況
相信沒有人會否認,「數字是最具有說服力的語言」,比起總是說「這樣表現很好、這樣賺很多錢」這種不具體的定性指稱,不如使用「網頁的累積瀏覽量達500、本月成交數是131個」這類具體的定量指稱更具說服力,因此,不論對內對外,我們希望全體員工都能夠掌握數據,使用具體的定量指稱。
當全體員工都能大致掌握數據,彼此之間就越有同樣的共識和認知,知道未來應該採取怎樣的行動。因此,我們盡可能將所有員工需要知道的內部數據,通通自動化紀錄、公開,以即時反映公司與部門的營運狀況。員工除了可以看到公司毛利、現金流、固定費與營業額等和公司財務目標有關的數據之外;也能關注聯絡數、成交率、網頁流量、轉換率等與成效有關的數據。如果員工能了解公司的固定費與毛利等數據,就不會誤解老闆是個守財奴;而部門成員若了解營業額、聯絡數與成交率,也能更明白每一次行動的理由,並有助於設定每一季的成果目標(KPI)。
總結來說,基本上我們是以「毛利最大化」作為財務目標,去訂定計畫與衡量指標,同時藉由透明的數據去保持內部一致的認知,不斷審視目標與現況數據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