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 / 公司簡介
開箱老闆
希望對於想加入我們的人有所幫助,可以從中獲得大量線索更好地想像公司環境氛圍、老闆的想法以及可能面臨的狀況。評估自己合不合適這樣的環境,加入後是否可以有所認同
- Q1. 成立公司的契機是什麼呢?
- 小時候我以為社會非常嚴苛,大家都非常認真地工作。覺得能當上公司的社長,都是那些擔任班長或學生會會長的人,和我完全沒有關係。不過,真正進入社會後,發現其實有很多人只是敷衍了事,這讓我非常驚訝。來到台灣後,我有機會見到了很多社長,說實話,我心想:『原來這種程度的人也能當社長啊。』從那時起,我就想,如果這些人都能做到,那我也許也能做到!所以我就開始了。我完全沒有想要改變世界或社會(笑)。
- Q2. 2007年身上僅有70萬存款,是怎麼湊到開設公司的資金呢?
- 設立公司的資本金,70萬元是不夠的,所以找了兩個朋友當股東,他們各出了50萬元和20萬元,加起來總共是140萬元開始的。兩個朋友出資的標準是『即使田中創業失敗了,也不會怨恨他的金額』。
- Q3. 來台創業歷程?
- 在日本,我到27歲為止一直從事Linux的伺服器管理和顧問工作。當時,周圍的前輩們總是說:『30歲前年薪達不到1000萬日圓的人就是廢物。』所以我也為了提高年薪,考了大量證照,還自願加班到早上。不過,當我年薪接近1000萬日圓時,我發現即使在東京擁有1000萬日圓的年薪,也不能過上特別好的生活。於是我就對這一切感到無所謂了,辭掉了工程師的工作,隱居在家玩了半年左右的線上遊戲。玩得夠了之後,我開始思考下一步的人生計劃,發現自己還只有28歲,那不一定非要待在日本不可,於是決定移居海外。既然要移民,時間也充裕,我就考慮不搭飛機,而是搭船去能到達的地方,結果發現當時從日本搭船可以到達俄羅斯、韓國、中國和台灣。我對前三個國家完全沒有興趣,所以決定來台灣,從名古屋港搭船花了五天的時間到達高雄港。在高雄找工作時,發現嘉義和斗六的地球村有日語老師的職缺,於是我在嘉義和斗六往返了一年,學會了中文。由於日本人很少,而當地人又很親切,之後我在台北找到了當地公司僱用的工作,工作了大約兩年。在這期間,我意識到自己唯一的專長就是IT,也發現要建立自己的立足點,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創業,於是我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 Q4. 創業時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 創業時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客戶!在創業前,很多人跟我說『田中君,創業吧,我會支持你!』但實際上,這些人中有99%都只是嘴上說說,沒有成為我的客戶。而且當時在台灣的日本人很少,日本人社群也非常封閉。住在台灣幾十年的日本人對於我這個32歲創業、卻沒有去打招呼的人非常不滿,給了我很多刁難。幸好我鈍感力很強(笑)。
- Q5. 為什麼總公司選擇設立在新加坡呢?
- 有兩個理由:
一是未來發展方向。亞洲似乎可以分成兩種經濟流派:一個是美國主導,一個是中國主導。雖然公司大部分成員的母語是華語,但是身為老闆的我的價值觀是在美國領導日本時期所養成的,因此我在公司發展上是指向東南亞的資本主義國家。
二是稅務上的理由。以台灣現行稅法來說,台灣本土公司要去代理國外的雲端服務來經營是蠻困難的(代理商要負擔20%的國外原廠公司的所得稅),搜尋一下就會發現其他銷售雲端服務的公司總部幾乎都設在開曼群島。而我們不希望自己遊走在灰色地帶,可以100%合法、同時確保利潤的選擇便是將總公司設在新加坡。 - Q6. 經營理念是什麼?
- 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價值的IT服務,提升他們的競爭力,從中獲取高額利潤,並將收益分配給為公司做出貢獻的員工,讓他們能夠享受充實的人生!
- Q7. 在面對產業或外部環境有所變動時,最優先的考量是什麼?
- 會考量目前對自己公司所發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有什麼,這應該是每個老闆都一樣的。目前在想的是中國進攻台灣時可能的影響。
- Q8. 關於IT領域的想法
- 和台灣不同,在日本的話,IT 產業不算是地位很高的行業,學程式語言有點被看作書呆子的角色,是不上大學、到職業學校學習的,所以工程師在日本又被稱作「IT水電工」。
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的話,相較於日本,在台灣從事IT產業會有比較特別、比較高端的感覺。 - Q9. 對於50歲,從頭開始學習新東西AI,你怎麼看待此事?
- 除了AI之外,這次在我們主要業務的 Google Workspace 代理店制度中,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員工被形容為『就像日本歷史上的黑船來臨一樣』,這讓我震驚了一下。在日本江戶時代,當美國的黑船來襲時,整個日本陷入了慌亂,內部發生了戰爭,最終進行了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了現代國家。我覺得當時的情況與現在真的非常相似。想到我們這個小小的公司未來將如何轉變,讓我感到非常興奮!
- Q10. 公司成立初期的擔憂與現在的擔憂各是什麼?落差很大嗎?
- 我是在 32 歲創立公司,現在 50 歲,如果擔憂到現在都一樣的話感覺沒進步。如果真的要說共通點的話,可能就是一直在想要怎樣才讓公司更好。
- Q11. 公司Logo的設計有特別的意義嗎?
- 我的父母是日本的傳統畫家。創業幾年後,他們幫我設計了公司的標誌。灰色雖然一般來說沒有什麼好印象,但在日本畫的世界裡,它被視為可以搭配任何顏色的顏色。此外,他們將我在不同環境下都能適應的優勢也融入到標誌的設計中。
- Q12. 為什麼選擇自己的姓氏命名公司?
- 創立初期是由我和助理開始的事務所,所以沒有想那麼多,就單純以姓名及工作內容去命名公司。就像其他的會計或律師事務所也會這樣去命名。
- Q13. 很介意被誤以為是日商公司嗎?
- 如果這個人對日商公司的印象是好的就無所謂,但如果對日商印象不好害公司形象被扣分的話我就會介意。
- Q14. 想做的事情有很多,你是如何規劃與訂定年度、季度目標的方向呢?
- 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用更少的人賺更多的錢。先有這樣的想法再去設定目標,才會知道要做什麼。
- Q15. 2024 年提拔在職員工 Sophie 成為新公司的總經理,你是如何決定人選及看待此事的呢?
- 我認為可以將一個部門委託給值得信賴的下屬去經營,獨立營運成為一間公司不錯,如果可以賺更多錢就更好。
- Q16. 作為工程師出身的經營者,與商務背景出身的經營者,有怎樣的差別?
- 因為從未與其他經營者比較過,所以不太清楚有什麼不同,但我認為自己在系統管理方面的工作經驗對公司經營有很大的幫助。公司就像是一個系統。此外,由於沒有銷售經驗,從一開始我就只考慮透過網路來獲取客戶。畢竟我是外國人,在台灣也沒有什麼人脈,加上我本來就不是很擅長社交。現在回想起來,這也許反而是件好事。但是對於員工來說,無法透過社長人脈取得大型案件,這點我感到很抱歉(笑)。
- Q17. 擔任過會社職員也擔任過老闆,請問覺得兩者最大的差別與轉換是什麼?
- 最大的差別是員工不喜歡公司可以換公司,但老闆不行。
- Q18. 每個人工作上都應該盡量具備的良好習慣是什麼?
- 訂定目標、建立計畫、認真執行。
- Q19. 公司內部是如何達到效率好的產出狀態?
- 內部效率不可能一朝一夕建立的,是天天努力改善的結果。
- Q20. 如果員工符合期望具備自律特質,那公司還要設規矩要求自律的人遵守嗎?
- 雖然都是員工,但還是有分權責輕的和重的,所以用員工去統稱不適合。 新入職員工會有很多規矩,不會給予什麼自由發揮空間,需要有人對其去管理。但資深或是責任較重的員工就會相對提供更多信任與自由。
- Q21. 如果今天決定資遣員工,會是因為他做了什麼事讓你決定資遣他?
- 一是行為違法、犯法或在人事考核時有作弊的行為。
二是對其他員工造成巨大的麻煩和困擾。
三是跟不上我想要的變化的員工。 - Q22. 公司內部職等分為 Project、Task,對你來說兩者的差異為何?
- 可以自己去思考然後解決問題的員工很重要,屬於 Project;Task 是只能做好被委託的工作,但對組織來說能把被委託工作處理得好的員工也很重要。因此身為 Task 只要能好好完成被委託工作,約在職滿三年後就可以跟著人事考核制度達到五萬台幣的薪資,我們是這樣去設計人事考核制度的。
- Q23. 對於需要帶領團隊的公司內部管理職人員,有什麼見解或改善建議可以提供?
- 一個好的上屬就是可以訓練士兵到死的人,因為只有訓練才能增加下屬在戰場上生存的機會。也曾在一本書內看過:想當個讓下屬喜歡的管理者是不好的。
- Q24. 目前公司團隊與老闆理想中的公司團隊有多大的差異性,有什麼想要改善的地方嗎?
- 有要大家改的地方會說出來,所以一直有在修正,所以目前沒有覺得有落差或要加強的。
- Q25. 你理想中最棒的公司團隊是怎樣的組成?
- 以前覺得 Bridgewater Associates 很不錯,目前覺得蓋達組織(Al Qaeda)的組成很棒,他們組成分工相當細及專業化,即使失去很多成員也可以繼續運作、作戰力很強。
- Q26. 對於上下班責任制有什麼看法?
- 我不太懂台灣人說的責任制,好像是指讓員工加班不用付加班費的制度?!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公司不是這種責任制。但我們會要求今日要做的事項都必須完成才能下班,沒做完必須加班,當然會給付加班費。所以我們算是合法的責任制?!(但我覺得下班時間還沒到就開始收拾東西準備下班很糟糕)。 - Q27. 偶爾會有員工自己都不知道原因就被加薪1~2千元,請問什麼情況會你會主觀地幫員工加薪呢?
- 如果我發現某些員工的工作表現超過期待值或是默默地處理好很多事情,這種情況發現了就會立刻加薪。
- Q28. 過去與員工有遇到溝通上的問題嗎?
- 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因為不喜歡和人溝通,所以選擇 IT 業界工程師。但後來被前輩告知:我們的角色是站在電腦和人之間,所以溝通能力很重要。也因此我很要求大家做筆記、公司也擺放了許多白板,希望可以正確傳達想法,減少溝通上的問題。畢竟中文不是我的母語,在口語表達上,我認為只要對方能聽懂就好,導致在實際溝通中造成不少問題!特別是下達的命令比較抽象的時候。
- Q29. 偏好有事情盡量開會,還是開會越少越好呢?
- 如果有職員沒有事前準備就參加開會,全程只有口頭說明和討論的話,會覺得很浪費時間・・・
- Q30. 認為什麼樣的人不適合我們公司?
- 不只是我們公司,應該我們的業界都是。下班後不會思考工作的人肯定不適合。下班後不願意學習或思考工作,只想在工作時間內學習的人遲早被淘汰。確實,除了像我們這樣的小公司外,有很多其他選擇,所以我認為那些人不必非要在我們這裡工作,最好從一開始就不要選擇我們。
- Q31. 對於公司(台北分公司)目前最滿意的地方?
- 員工工作效率高,做事快速。
- Q32. 有覺得台北分公司的員工有什麼特別的工作習性嗎?
- 不太浪費時間,工作期間不太會有聚著聊天這種狀況,我不太接受員工在上班時間浪費工作時間。我覺得這種狀況很好。
- Q33. 覺得台北分公司及馬來西亞分公司的上班氛圍有不同嗎?更偏好何者呢?
- 台北分公司比較有活力,馬來分公司比較安靜(因為目前人數比較少)。我偏好有活力的工作環境。
- Q34. 「希望進入公司後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句話對你來說十分NG,為什麼呢?
- 基本上剛到職的新職員公司當然會教導,但公司不是學校。學校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學習,但公司提供的資源是為了讓員工對公司有產出,因此對公司來說學習不是目的。把學習當作目的的人就和公司要求的不一致,所以加入公司目的是想學到很多東西的話對我來說很扣分。
- Q35. 如果身邊有年輕人或職員想創業,會給他什麼樣的警告或建議呢?
- 1.創業的時候為了立刻切換心態,一定要租辦公室,就算是很小的辦公室。還有一定要僱用員工,就算只雇用一個也好。當老闆和當soho或自己做事完全不一樣,要切換心態。有固定支出(支付員工薪水)的話,才能快速養成老闆心態。
2.我個人創業時,因為不安所以讀了許多經營管理方面的書籍。經過幾年後我才明白,這些書籍的作者,大多數都是出身富裕家庭的成功企業家!就好像在遊戲中,讀取了二週目強者新遊戲的攻略本一樣。我認為,參考這些沒有實際經營經驗的企業家或大學教授所寫的書籍,並不好。就算參考了他們的建議而失敗,也是自己要承擔責任的。 - Q36. 公司內大部分的員工都是待得久(至少待滿三年)的話,對你來說是好的狀況嗎?
- 當然是好的狀況。 在一間公司上班待滿三年的話也就代表了對公司各種情況的理解與熟悉,如此一來可以放心委託他的項目也會比較多,所以這種情況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好。
- Q37. 對於在公司待滿兩三年離職的員工,覺得(或希望)他們能從這間公司獲得什麼收穫?
- 公司通常會盡量教,但公司教了之後,每個人能學會的都不同,沒有特別希望或要求什麼。在職的話當然是吸收越多技能知識越好,如果是打算離職的人就無所謂了。
- Q38. 察覺與下屬或客戶沒有話說、尷尬又必須同一個空間的時候,會怎麼做?
- 什麼都不做或是拿出筆記本開始畫畫,不在乎尷尬。
- Q39. 身為老闆,自己最常在心裡偷偷抱怨員工什麼?
- 通常有不好的地方就會直接說,除非感覺對方是玻璃心,基本上都會直接說。
- Q40. 已經擔任過老闆,有機會的話要你再次擔任別人的下屬,做得到嗎?
- 做不做得到不是很清楚,但我想上司應該不願意用我、會討厭我・・・
- Q41. 覺得自己是一個好的經營者、好的老闆嗎?
- 好老闆是指對誰來說呢?是對股東還是員工呢?
依目前公司年終金額大概落在 1.x 個月的話,對員工來說可能是不怎樣的老闆。(參考:2022年年終金額為1個月整) - Q42. 曾經在公司對著員工情緒失控大吼嗎?
- 基本上我覺得生氣沒什麼好處,所以沒什麼生氣失控的時候(不過可能是我編輯了自己的記憶…)。
- Q43. 自己對於「員工」的定義是什麼?
- 這款遊戲雖然有點年代了,但叫做Skyrim,裡面有稱為「同伴」的NPC,感覺很像。對於沒有玩過的人來說,玩家在旅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其中,有緣分的人會成為旅伴、同伴,或者分道揚鑣,然後再次相遇。這就像是日語中的「一期一會」吧。
- Q44. 覺得自己是否會因為個人主觀的偏好而影響對員工在工作上評斷?
-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我的判斷也都是來自我個人的主觀。 而我的主觀標準都已經明確地公告在內部資料或平台上,因此大家也應該都蠻清楚我的判斷基準怎樣是好的、怎樣是不好的。
- Q45. 共事時,在特定想法有所隱滿,你是否會介意?
- 我不喜歡捲入一些麻煩的人事裡面,所以員工對我有所隱瞞是可以的,前提是不要被發現就好。否則被發現了或許就有逼著我處理的必要,這樣對我來說會很麻煩。而且做了不好的事還被發現也實在是蠻糟的・・・
- Q46. 面試時,有因為觀察過哪些細微小地方而影響你對這個人錄取與否嗎?
- 會觀察這個人是否具備想像力。因為我們公司算是技術服務業,如果沒有想像力沒辦法做好工作。
- Q47. 面試的時候加分和扣分點?
- 有工作經驗的人,工作經驗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從那些經驗學到什麼,說得出來就有加分;沒有工作經驗的話,有打工過也加分。但如果完全沒有工作經驗或打工,對工作職場的想法只來自商業雜誌、而沒有真實體驗過、只有不切實際的想像,僱用這種人真的會很麻煩。
- Q48. 面試時會根據什麼去判斷對方的話是否可信?
- 會確認履歷上面所寫的每項技能是否真的具備。
- Q49. 招募時對於新鮮人和非新鮮人的標準有什麼不同?
- 通常面對非新鮮人的話一定會問現階段你會做什麼;新鮮人的話則會問你接下來想做什麼。如果非新鮮人說什麼都不太熟悉、想學習的話就等著被淘汰。
- Q50. 有哪些長久維持下來的習慣呢?
- 做筆記。
- Q51. 工作上壓力大或遇到挫折時會怎麼解決?
- 經營公司到目前已經17年了,發生過各種糟糕的情況(像是員工被挖角、資遣的員工匯出所有客戶資料、朋友自殺、因圖片使用授權問題出現在警局、被不付錢的客戶告上法院、在公司工作9年的會計,在疫情的時候偷了公司500萬元等等)。經過這些事情後,發現自己是個性算樂觀、復原力很強的人。只要吃頓飯、洗個澡、睡個覺,隔天醒來昨日的打擊或挫折就會通通歸零。
- Q52. 情緒對你在工作上曾經造成過什麼影響嗎?
- 因為老了最近開始有做決策時的SOP:收集資訊 ➜ 釐清 ➜ 決定。
收集資訊和做決定時會有情緒摻雜,但最後做決定時情緒會好好消化,我是有理性在決定的。 - Q53. 你是公領域和私領域劃分清楚的人,還是是不區隔兩者的人呢?
- 時間的運用上不會區分,思考事情區分得很清楚。
- Q54. 你是得失心/勝負欲很重的人嗎?
- 我也幻想著可以風平浪靜地經營著公司,但是每當公司面臨競爭或挑戰時,卻發現自己很高興地投入了戰鬥。或許是吧?
- Q55. 近年來有曾經顛覆以前的想法過嗎?
- 天天都有一些想法上的更新,好像每次遇到比較大的變化的時候一定會有想法的大改版。最近一次的更新是:以前覺得年資很久的員工一定要對他們特別好,現在覺得更重要的是要支持充滿熱情、保持前進、渴望好成績的跑者型員工。而慢慢來、缺乏動力的散步型員工以及阻礙成功、拖垮團隊、等著要退休的乘客型員工,公司就沒必要對他們好。上述員工分類是出自很久以前看過的書《如何移動你的公車》。
- Q56. 做錯判斷/決策時,會怎麼面對自己、面對下屬?
- 判斷錯誤往往很難立刻察覺,通常需要嘗試、執行幾個月或幾年後才能知道,沒辦法當場知道去做應對。
- Q57. 在多個國家經營的挑戰與樂趣?
- 我很享受花在思考的時間,當我心中所想的結果與我想要的不盡相同時,我該怎麼做。
- Q58. 人生中有什麼關鍵事件影響自己人格與價值觀的養成嗎?
- 年輕時因為爸媽說要讀高中所以讀了高中;爸媽說不唸大學就要去工作,所以就去唸了大學;被說出社會就一定要上班,所以即使沒有什麼想做的,也什麼都沒想的就找了第一份工作。可以的話其實並不想工作,只是因為從小就每天都在用電腦,第一份才選擇了電腦公司。
領到第一份薪水時受到了很大衝擊,覺得薪水太低!當時覺得自己很糟糕,從那個瞬間開始,開始成為自己去思考、非常主動的人。 - Q59. 可以回到過去修正自己人生一件事情的話,會怎麼做?
- 我是出社會後才開始真正學習的人,如果小時候就開始好好學習的話現在人生應該會輕鬆很多,但即使有這種想法還是得持續學習,過了 50 歲也是要繼續學。
- Q60. 你自認是個喜歡社交的人嗎?
- 我完全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也不會覺得社交是老闆的必備技能。(或許我的這種價值觀阻斷公司的快速成長但是…就沒辦法嘛!)在台灣的時候,我每天都在家裡獨自吃鯖魚罐頭。但我非常喜歡和信任的員工一起出去喝酒,或者參加公司的員工旅遊。
- Q61. 閱讀的書偏好哪些類型或主題?
- 任何類型的書都會看,喜歡看漫畫和科幻小說、歷史小說。
- Q62. 請推薦目前喜歡的三部漫畫
- 喜歡的漫畫太多了…。 如果是推薦還在還在連載中,以劇情和畫技來挑選三部的話:
《341戦闘団》
《辺境の老騎士》
《九条の大罪》這部漫畫是黑金丑島君的作者所創作,內容相當黑暗。在每集的最後一頁,作者都會寫一首詩。這些詩都非常發人深省!我這裡分享一下AI翻譯的第11卷的詩:
「哇~哇~
光說不練
不負責 言詞和文章
心情舒暢 賺錢
手機因廉價的薯片油污而髒
好感度的奴隸認為什麼都不做是上策
不滿和抱怨的怨恨曲
嫉妒的蟲在腦中滋生
剩餘生命已經沒有
雖然不想做無法實現的承諾
但如果能夠對某人有所貢獻
接受真實的自己
接受真實的自己
如果能把無聲的言語形諸於形
一定能全力以赴地活下去」 - Q63. 為什麼喜歡獵人漫畫?
- 不只是獵人,我還想推薦很多漫畫。獵人的話,會希望大家可以從中學到用思考來解決問題,同時認知到一山還有一山高這件事。
- Q64. 有推薦的科幻小說或奇幻小說嗎?
- 好問題!大衛·布林(David Brin)的提升系列小說、約翰·史卡奇(John Scalzi)的垂暮戰爭系列、日本作家的話伊藤計劃出版的都推薦,田中芳樹初期出版的小說也推薦(如銀河英雄傳說)。銀河英雄傳說最近有出新版動畫喔!
- Q65. 喜歡的名言或一句話
- 「常在戦場」,中文是隨時身處戰場之意。
- Q66. 有喜歡的歷史人物嗎?
- 我很喜歡日本的戰國武將武田信玄。上個寒假,我因為太喜歡他了,所以去了山梨縣的躑躅ヶ崎館跡,還買了一把風林火山的扇子。武田信玄制定了一項規定,叫做「武士の良し悪し、一夜限りの定め二カ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儘管我們普遍認為認真的人表現就會好,不認真的人做什麼都不行,但更重要的是,武士的工作表現和評價會在一夜之間改變,所以不要評判員工的才能,要重視每次的成果。表現好的人要重用,失敗的人也有機會挽救。
- Q67. 年輕時好像旅遊過很多地方,請問有發生什麼影響自己人生觀的經歷嗎?
- 這個沒有特別想過。 不過我人生的第一次海外旅行是在大一那年,獨自地從神戶坐船到天津。回來後變成很喜歡去那些沒過的地方,同時變成很討厭中國的人。
- Q68. 喜歡什麼樣的音樂?
- Nujabes,是 Lo-Fi Hip Hop 的代表性人物。我是看動漫《混沌武士》知道他的,他跟我同歲,當時我覺得跟我同歲的人有這麼厲害的人,可惜後來 36 歲因為車禍而過世了…。其中特別喜歡《Horizon》這首歌。
- Q69. 有什麼決心讓自己毅然決然決定在馬來西亞成立公司並移民定居嗎?
- 台灣對我來說也算是外國,所以沒有必須捨棄的,都是看狀況去決定。
- Q70. 人生最終極的目標或狀態是怎樣子的?
- 沒有。雖然社會好像會覺得人生沒有目標不行的感覺,但沒有目標不行嗎?
- Q71. 自認為是個聰明的人嗎?
- 遇到笨的人就覺得自己很聰明,遇到比我聰明的人就覺得自己不聰明。
- Q72. 覺得自己是控制欲很強的人嗎?大小事都希望在自己掌控之中?
- 自己不太喜歡控制所有的事情,但交給別人、完全不管的話也很不安。
- Q73. 覺得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
- 還不知道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所以在網路上看到個性測驗什麼的都會立刻點擊測驗,但從來沒有看到測試結果後覺得「這就是我」的經驗。
- Q74. 覺得自己是具備同理心的人嗎?
- 我自己沒有自覺,但經常被身邊的人說沒有同理心。
- Q75. 人生中曾經歷過非常後悔或遺憾的事嗎?
- 山口縣的祖父母在自己開始孝順前就逝世了。老家有間河豚料理要價不斐的餐廳,原本打算開始賺錢後要孝敬他們,但他們總說不用、怕浪費錢。對我來說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 Q76. 你的成就感往往來自哪些方面、哪些事?
- 找到問題的原因。
- Q77. 覺得自己是屬於規劃完善的計畫後執行的人,還是先做了再說,遇到問題再隨機應變的人?
- 本來是會先好好做好計畫再實行的人,但開始了 Google 代理業務的工作後,因為各種突發狀況的關係,就經常必須隨機應變、成為後者。或許我不太適合做代理業務吧・・・
- Q78. 有感覺到中年危機嗎?
- 有。為了克服中年危機,我開始做肌肉訓練、有氧運動、儘量不要去固定的餐廳、嘗試新的事情。
- Q79. 私底下有經營社群媒體的習慣嗎?
- 曾看過書裡頭說使用SNS對中小企業的老闆有害無利,我非常認同,本身也沒有想額外藉由這些管道來分享的情報。
不過公司的老闆是外國人可能會讓某些客戶覺得可疑或不安,加上完全沒有老闆相關資訊曝光的話,業務在介紹或說明時可能會很難辦,所以後來有了部落格,偶爾會更新文章。馬雲也曾說「人超過 40 歲不要做不擅長的事。」可以在馬雲的分享中看到,所以日後也沒有經營社群媒體的想法。 - Q80. 為什麼都沒有在第一線對外曝光過呢?
- 理由有兩個:
1.因為日本老家是在瀨戶內海的小鄉村,當地什麼資源都沒有,所以近代100年來很多居民移民到國外,像是夏威夷或巴西。我的親戚中也有很多都移民了,他們經常對我說「如果在國外做生意,要盡可能保持低調。身為外地人賺很多錢又很高調的話,不會有好下場。」我覺得很有道理。
2.我知道自己不是那種「老闆魅力本身當作賣點」的作風,不適合。